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教学>教师风采>详细内容

深入课堂细把脉 诊断教学促成长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29 15:50:16 浏览次数: 【字体:

春之美,在于新生与勃发;教之美,在于实践与提升。为了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加深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展示“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风貌。2024年3月25日,南京晓庄学院顶山实验小学数学组开展以“深入课堂细把脉,诊断教学促成长”为主题的数学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江北新区数学中高年段教研员林长龙部长及马天红老师进行指导。本次活动分为课例展示和教研员点评两个环节。

吴雨晨老师执教的内容是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首先吴老师以“你觉得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我们学习过哪些策略?”两个问题正式开启课堂,带着学生一起回顾了所学相关内容,从而引出当节课的课题,营造了轻松、活跃的氛围。贴近生活的情境不仅拉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吴老师的课有整体性、大局观,非常注意让学生构建出数学知识体系,将新旧知识进行关联。同时,在课堂中吴老师能充分关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且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中,教师也能做到适时引导和指导,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落实了学校的“双主”课堂,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

潘华珍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潘老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学情出发,在已学的比的意义和化简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了契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将数学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组织学生通过“看”感知图形的变化和谐;“绘”深入探究图形的变化规律;“联”—充分把握图形变化结构。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任务,学生逐渐抽象出放大与缩小的概念,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朱丽娜老师执教了四年级《认识三角形》一课。朱老师首先通过图片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感受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积累经验。然后通过做一做,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条边的关系以及三角形的概念,使学生加深印象,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朱老师的课堂循循渐进,不断引发学生思考,让学习真正发生。

马培玲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一课。为了加深学生对圆的理解,体验探究数学的乐趣,马培玲老师以一个套圈游戏引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通过“找一找、折一折”,对比辨析,探究圆的概念;又经历“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在小组合作、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了圆的特征,发现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学生在这种思考和畅所欲言的氛围中,从数学中的圆延伸到生活中的圆,感悟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课例展示后,两位教研员分别对中高段的课例进行点评。林长龙部长首先对两位教师的表现给予了肯定,称赞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清晰的教学脉络和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此外,林部长还分析了两节课的教学重点,强调要引导学生们在不断产生“矛盾”的过程中,勇敢地去探索知识、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马天红老师对中段的两节课例也进行了点评,马老师充分肯定两位上课老师的优点:过程流畅、板块分明、语言恰当、环节完整,备课充分。同时也提出一些具体可实践的建议。比如针对学生存在疑问的地方要给予准确的认知方向,对于碎片化的活动和知识要学会整合进行大板块教学,以及在课堂中强调“归一思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两位教研员的深刻点评与精准指导,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顶山实小的全体数学老师也认真领会两位研训员的指导意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积极开拓进取,践行学校“双主”课堂,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文字:张锋、罗佳佳 图片:张锋、罗佳佳 第一审核:潘华珍 第二审核:章芸)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