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学数学
——南京晓庄学院顶山实验小学数学组开展“师徒共上一节课”教研活动
2019年11月28日,我校数学组开展了师徒共上一节课的活动。沈波老师和马培玲老师分别在定向河校区一(1)班和一(3)班开设了一年级上册《数数、读数》的校级公开课,全体数学组老师积极参与整个教研活动。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两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课一开始通过数樱桃和数小棒的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课堂中两位老师都重视动手操作,以“动”促“思”,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数出10根,捆成一捆,“捆”这个动作,让学生形象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在认识十几时,两位老师都让学生数出12根小棒,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摆能让人一眼看出是“12?”,小朋友们有几种摆法,通过几种方法的比较,体现出一捆10根方法的优越性。两个班的孩子手脑结合,表现非常棒,课堂氛围比较活跃,孩子们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两位老师的课各有特色,但两位老师同时做到了三个突出,突出主体性,创造学生参与条件;突出民主性,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突出实践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数学。
课后,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集聚多媒体教室进行了评课活动。数学组的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肯定两位老师这节《数数、读数》的精彩展示。然后老师们分别从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自主性性、学科性进行了三维评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文字:左银平
图片:潘华珍
审核:沈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