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量”由“感”生
—— 四年级数学特色寒假作业之“制容器 测容量”综合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新增了“量感”这一核心素养,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南京晓庄学院顶山实验小学四年级数学组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关于“升和毫升”的主题作业,让学生利用寒假走近生活,再次感受容量和容器,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做数学,玩数学,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减量提质促学生成长。
怎样做一个1升量器?家里常见的容器容量又大约是多少呢?四年级的孩子们通过倒一倒、贴一贴、分一分的方法和过程亲自动手制作了一个1升的容器,然后通过看一看、估一估、量一量等方法用自己制作的量器测量家里容器的容量,并且与自己估计的相比较,在估测、操作、验证中丰富了对升的感知。
在这次数学特色实践活动中,四年级的孩子们走进生活,体验到数学是真实的,是有趣的,并通过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在操作和实验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在“知”与“行”中培养量感。相信这样的活动会在孩子们的心田种下一颗数学的种子,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近数学,爱上数学,在数学乐园中快乐成长。
文字:吴红宇
照片:四年级数学老师
第一审核:徐莉莉
第二审核:章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