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教学>课堂教学>详细内容

依托促学作业单,落实“教学做评一体”
——顶山实小协同晓师附小开展校本主题研修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06 17:22:35 浏览次数: 【字体:

围绕校本主题研究计划,11月3日顶山实小语文组教师代表来到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迈出了研究实践的第一步——理论学习,协同晓师附小开展校本主题研修活动

上午,晓师附小高语组青年教师姚学谦老师执教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穷人》。课前,根据大家听试讲的反馈建议,姚老师反复修改“长程促学作业单”。最终确定了三个学习目标:1.借助人物关系,理清小说情节。2.抓住心理描写,品读人物形象。3.学习描写方法,迁移表达。围绕目标,姚老师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分别是理一理小说情节;品一品人物形象;用一用描写方法。课堂上,姚老师结合“长程促学作业单”这个学习支架,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学生表现的状态是积极的、投入的,教师也能在学生理解的难点处给予及时地点拨。

课例研究之后,学校特别邀请了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潘文彬校长,南京师范大学课程教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博导教授徐文彬、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处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周荣婷,加上南京晓庄学院博士、晓院附小书记、校长唐小俊于11月3日为高语组的课堂把脉,为高语组更深入地研究指明方向。

3108142a4d7746de8adb5481d138b9f0.jpg

特级教师潘文彬校长首先进行点评。潘特肯定了附小学生在课堂上精彩的表现力,感悟力;肯定了附小高语团队教研的扎实的氛围;肯定了姚老师对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同时,潘特也抛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促学单的设计,能否更具有创新性?而不是机械地训练。能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如何去唤醒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建构,自我思考?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比如课堂上怎么让学生再自主一点?如何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具有开放性?潘特诚恳地说:“教育不是告诉,而是一种引导下的发现。”除此,潘特还认为高段的教学,要让学生沉潜到文章中去,去涵泳语言。涵泳是让孩子把心沉浸到语言文字的世界里去,让学生有一种潜心会文的感受,其言犹出我口的感受,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亲知识,亲语文。

南师大博士生导师徐文彬教授建议老师们备课关注单元整体教学,要借助文本把学生拉进当下的场景,加深对世界的理解,适时地补充阅读材料,背景资料,扩大阅读的视野。

下午,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周荣婷主任从课例和校本研修的主题对高语组的研究进行了点评。从课的视角来看,本节课学习活动的设计让课堂结构化;促学单的使用让学习过程化;教材的深入解读让教学整体化。从研修的视角来看,本次研修主题主题鲜明,紧跟课标,体现时代性;教研组活动中看到了明显的成效,老师的思考在进一步推进,课堂也在变革。同时,周主任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目标定位要更加准确,核心在于感悟人物形象,而关注情节、环境是感悟形象的抓手。从单元整体来看,习作提供了环境和人物的情境去想象情节,这个想象是基于阅读教学的,更多地体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语文课堂要用积极语文实践活动唤醒语文学习的活力,学习支架的搭建要促进思维的发展。

a83f3150e6344a0786e6e4c49924cb3b.jpg

求真、亲知是附小教师对理想课堂的追求,在研究的道路上,高语组还将继续砥砺前行。(文字:严敏 图片:严敏 第一审核:章芸 第二审核:刘成)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