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校园新闻>校园动态>详细内容

以爱为翼 走进“星星孩子”的世界
——给合园教师的孤独症儿童教育指南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02 09:58:25 浏览次数: 【字体:

有这样一群孩子

一出生就被赋予了

“星星孩子”这一身份

先天性疾病——孤独症

她们是被遗忘的天使

纯净美好而孤独

4月2日

世界孤独症关注日

作为她们的老师

我们以爱为翼

一同走进 “来自星星的孩子”的世界

探索孤独症谱系儿童教育的秘密

一、认识孤独症:超越误解的科学视角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先天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语言交流困难和刻板重复行为。根据 2024 年的最新数据,我国孤独症发病率约 0.7%-1%,也就是说,每100名儿童中就有 1 名孤独症患者。在这里,有几个常见误解需要特别澄清:

1.非心理疾病:孤独症并非与后天性格相关,它是大脑神经发育差异所导致的。就像有的孩子天生对色彩敏感,而孤独症孩子的大脑神经连接有着独特的模式。

2.非智力障碍:约25%的孤独症患者智力正常甚至超常,他们在某些方面有着特殊才能,比如超强的记忆力,能轻松记住大量的数字或文字;或者在绘画方面,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天赋。

3.非终身静止:早期干预有着显著的效果,70% 的轻度患儿通过早期干预能得到显著改善,甚至可以融入普通班级。

二、课堂识别:教师需关注的典型表现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典型表现来识别这些“星星孩子”:

(一)社交特征

1.眼神回避或飘忽:他们常常呼名无反应,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个人世界里。在集体活动中,别的孩子都热情互动,他们却独自待在角落。

2.机械重复动作:游戏时,他们可能会机械地重复旋转玩具等动作,很难参与到合作类活动中。比如在玩搭积木的合作游戏时,他们可能只是自顾自地重复堆叠。

3.异常情绪反应:有时会突发尖叫、拍桌,这很可能源于环境刺激,像尖锐的铃声、刺眼的强光等。例如,教室外突然响起的施工噪音,就可能引发他们的情绪波动。

(二)语言特征

1.语言发育滞后:有的孩子到了6岁仍无法说出完整句子,或者出现“鹦鹉学舌”式的模仿。比如老师说“同学们好”,他们也跟着重复这句话。

2.代词混淆:经常会用“你”指代自己,并且无法理解隐喻、玩笑等。当老师说“今天太阳公公很开心”,他们可能会困惑太阳怎么会有情绪。

(三)行为特征

1.执着于固定流程:书本必须按特定顺序摆放,每天上学的路线都不能更改。一旦被打乱,就会表现出极度的不安。

2.感官异常:有的孩子会捂耳避声,反复触摸物体纹理,甚至可能抗拒食堂食物的气味。例如,在食堂就餐时,对某种食物的气味特别敏感,从而拒绝进食。

三、教育支持:可操作的课堂策略

当我们在课堂上识别出她们后,还可以尝试给她们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持:

(一)环境创设

1.设置“冷静角”: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冷静角”,配备降噪耳机、减压玩具等,当孩子出现情绪波动时,她们可以在这里平复心情。

2.视觉结构化:用太阳、月亮图标预告日程,让孩子清晰地知道一天的学习生活安排;用红绿灯划分活动区域,帮助她们理解不同区域的功能。

(二)教学调整

1.任务拆分法:将复杂的任务,如“整理书包”,分解为5步图文流程图,让孩子逐步学习,降低难度。

2.嵌入式教学:在集体活动中巧妙设计 “运送作业本” 等角色,把孩子刻板的跑动行为转化为有意义的活动。

3.差异化评价:在数学测试中,允许孩子使用积木辅助理解空间概念,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评价。

(二 )同伴支持

1.组建“阳光伙伴”小组:通过“传话小使者”等游戏,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互动,让她们更好地融入集体。

2.开展主题班会:利用绘本《不可思议的朋友》,引导班级同学理解和接纳“星星孩子”,培养班级共情。

四、家校社协同:构建支持网络

当然,教育她们,并非教师之力可完成,需要家校社协同,那可以尝试怎样做呢?

(一)家庭沟通要点

1.每日记录:教师和家长通过《合园手册》,记录学生每天的情绪触发点以及有效的安抚方式,以便更好地应对。

2.推荐家庭干预资源:像地板时光训练法、结构化绘画课程等,帮助家长在家进行有效的干预。

(二)社区资源利用

1.联动特教中心:与特教中心合作,获取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专业指导。

2.引入艺术治疗:开展音乐合奏、黏土创作等表达性课程,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更多表达自我的途径。

五、教师自我关怀与专业成长

在关爱她们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自我关怀与专业成长:

(一)心理调适

要明白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并非针对个人,学会调整心态,保持积极的教育热情。

(二)技能提升

建议参加《正向行为支持》《结构化教学》等专业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能。

(三)优势视角

为每个孤独症儿童建立“特长档案”,用心发掘他们在记忆、绘画等领域的闪光点,助力他们发挥优势。

正如有专家所说:“每个孤独症儿童都是可发展的生命个体。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因材施教,才能点亮属于他们的星光。”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传递温暖和爱,让每颗独特的“星星”都能在合园里散发迷人光芒。期待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能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绽放属于她们自己的精彩。(

有这样一群孩子

一出生就被赋予了

“星星孩子”这一身份

先天性疾病——孤独症

她们是被遗忘的天使

纯净美好而孤独

4月2日

世界孤独症关注日

作为她们的老师

我们以爱为翼

一同走进 “来自星星的孩子”的世界

探索孤独症谱系儿童教育的秘密

一、认识孤独症:超越误解的科学视角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先天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语言交流困难和刻板重复行为。根据 2024 年的最新数据,我国孤独症发病率约 0.7%-1%,也就是说,每100名儿童中就有 1 名孤独症患者。在这里,有几个常见误解需要特别澄清:

1.非心理疾病:孤独症并非与后天性格相关,它是大脑神经发育差异所导致的。就像有的孩子天生对色彩敏感,而孤独症孩子的大脑神经连接有着独特的模式。

2.非智力障碍:约25%的孤独症患者智力正常甚至超常,他们在某些方面有着特殊才能,比如超强的记忆力,能轻松记住大量的数字或文字;或者在绘画方面,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天赋。

3.非终身静止:早期干预有着显著的效果,70% 的轻度患儿通过早期干预能得到显著改善,甚至可以融入普通班级。

二、课堂识别:教师需关注的典型表现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典型表现来识别这些“星星孩子”:

(一)社交特征

1.眼神回避或飘忽:他们常常呼名无反应,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个人世界里。在集体活动中,别的孩子都热情互动,他们却独自待在角落。

2.机械重复动作:游戏时,他们可能会机械地重复旋转玩具等动作,很难参与到合作类活动中。比如在玩搭积木的合作游戏时,他们可能只是自顾自地重复堆叠。

3.异常情绪反应:有时会突发尖叫、拍桌,这很可能源于环境刺激,像尖锐的铃声、刺眼的强光等。例如,教室外突然响起的施工噪音,就可能引发他们的情绪波动。

(二)语言特征

1.语言发育滞后:有的孩子到了6岁仍无法说出完整句子,或者出现“鹦鹉学舌”式的模仿。比如老师说“同学们好”,他们也跟着重复这句话。

2.代词混淆:经常会用“你”指代自己,并且无法理解隐喻、玩笑等。当老师说“今天太阳公公很开心”,他们可能会困惑太阳怎么会有情绪。

(三)行为特征

1.执着于固定流程:书本必须按特定顺序摆放,每天上学的路线都不能更改。一旦被打乱,就会表现出极度的不安。

2.感官异常:有的孩子会捂耳避声,反复触摸物体纹理,甚至可能抗拒食堂食物的气味。例如,在食堂就餐时,对某种食物的气味特别敏感,从而拒绝进食。

三、教育支持:可操作的课堂策略

当我们在课堂上识别出她们后,还可以尝试给她们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持:

(一)环境创设

1.设置“冷静角”: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冷静角”,配备降噪耳机、减压玩具等,当孩子出现情绪波动时,她们可以在这里平复心情。

2.视觉结构化:用太阳、月亮图标预告日程,让孩子清晰地知道一天的学习生活安排;用红绿灯划分活动区域,帮助她们理解不同区域的功能。

(二)教学调整

1.任务拆分法:将复杂的任务,如“整理书包”,分解为5步图文流程图,让孩子逐步学习,降低难度。

2.嵌入式教学:在集体活动中巧妙设计 “运送作业本” 等角色,把孩子刻板的跑动行为转化为有意义的活动。

3.差异化评价:在数学测试中,允许孩子使用积木辅助理解空间概念,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评价。

(二 )同伴支持

1.组建“阳光伙伴”小组:通过“传话小使者”等游戏,促进小组成员间的互动,让她们更好地融入集体。

2.开展主题班会:利用绘本《不可思议的朋友》,引导班级同学理解和接纳“星星孩子”,培养班级共情。

四、家校社协同:构建支持网络

当然,教育她们,并非教师之力可完成,需要家校社协同,那可以尝试怎样做呢?

(一)家庭沟通要点

1.每日记录:教师和家长通过《合园手册》,记录学生每天的情绪触发点以及有效的安抚方式,以便更好地应对。

2.推荐家庭干预资源:像地板时光训练法、结构化绘画课程等,帮助家长在家进行有效的干预。

(二)社区资源利用

1.联动特教中心:与特教中心合作,获取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专业指导。

2.引入艺术治疗:开展音乐合奏、黏土创作等表达性课程,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更多表达自我的途径。

五、教师自我关怀与专业成长

在关爱她们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自我关怀与专业成长:

(一)心理调适

要明白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并非针对个人,学会调整心态,保持积极的教育热情。

(二)技能提升

建议参加《正向行为支持》《结构化教学》等专业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技能。

(三)优势视角

为每个孤独症儿童建立“特长档案”,用心发掘他们在记忆、绘画等领域的闪光点,助力他们发挥优势。

正如有专家所说:“每个孤独症儿童都是可发展的生命个体。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因材施教,才能点亮属于他们的星光。”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传递温暖和爱,让每颗独特的“星星”都能在合园里散发迷人光芒。期待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能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绽放属于她们自己的精彩。(文字:俞丹霞 图片:网络 第一审核:胡晓艳 第二审核:陈彩娟

80b2e2571ffb481baf5102c428c6381b.jpg

7e4d5e7e2cc54cde8b5f3ab495715689.jpg



【打印正文】